中学生作文:游记
中学生作文:游记
凤凰山,丹东的名山,辽宁的名山,在全国有什么样的地位,我就不得而知了。爱家乡的山水,是人们的共同心理,我爱凤凰山的雄伟,我爱凤凰山的幽静,我爱凤凰山的不群。
凤凰山有两大景区:东山景区,西山景区。东山景区是传统的景区,有著名的凤凰洞,双龙背,烽火台,百步紧,老虎口,箭眼,神马峰---;西山上后开发的景区,以山势巍峨著称。西山路线有一条,东山可就有三种走法: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一般需要时间在一个小时,三个小时,四个小时。我土生土长的凤城人,上凤凰山无数次了,可是大循环还是从为涉足过,很是遗憾。4月7日风云网组织上天华山,因为天气的缘故,没有成行,于是凤城分队计划了凤凰山之行。
清晨,雾或许是阴天的幕布笼罩着,我们一行11人,在银河的风云网的大旗下进发了。花花绿绿的一行人,一字前行,多少给这阴暗的天气带来一道风景,路人不少驻足,向我们投来询问的,羡慕的--目光。我们挺进砬子沟,攀登东山岭,当大家气喘吁吁,汗水涔涔的站在岭上的时候,七醉八舌的讨论起这个岭的坡度是多少,有说大概有70度,有说不超过40度。我从没有用眼睛目测过角度的经验,只是坐在岭上往下看,觉得树叶掩盖下的山坡,瘦瘦的,薄薄的,好象立在山梁的木版。休息过后,大家下到谷底,来到了西山景区下面。从佛池,一弯碧水,月牙泉样的,水边有一高十多米左右,几百吨重的大石头,上刻一个大大的“佛”字,大约是清朝时期留下的。我们在登顶的路上,看到一个生物奇迹,两棵树,长到一米左右的时候,其中的一棵,把一只手--一个树枝伸过去,和另一棵树融为一体,相搀相扶参天耸立。这不是连里树吗?叫夫妻树更恰如其份。我见过黄山著名的连里树,那其实就是一个根,长出的两棵树,应该叫双胞胎更为贴切。全国的旅游者,还有专门上山朝拜的年轻人,把一把吧同心锁,锁在那里,寓意永结连里,我看受愚弄的可能性太大了。我们的叫夫妻树,是在贴切不过的了,可惜啊,长在深山人未识。爬到山顶,我们就进入了正式的凤凰山登爬活动。凤凰山绵延起伏,峰峦叠嶂,山路就在这峰峦间蜿蜒,曾听说过,国家旅游专门的人士评价,凤凰山的旅游线路开辟,在全国是优秀的,可能也有这个缘故,凤凰山被国家旅游部门授予:AAAA级的风景区。开始登山,就在石阶前看到了一对高跟鞋的后跟,一定是有情侣来过,先前还很注意女性的优雅,不料想,凤凰山不仅给你机会表示忠心,还要考验你的耐心,我们的主人毫不含糊,在掉了一个后跟后,索性把另一个后跟也掰了下去,和情侣一道走这充满风险而又风光无限的道路。第一个岭还没到顶的时候,一个驴友问:BO LEKAI(膝盖的俗称)怎么写啊?我语塞,一时还真的想不起来是怎么写的,方言就是如此,人人都会用,叫起真来,能写出来的,还真是不多,“呦”,我的膝盖碰到了石头上,呕!刚才的驴友一定也是碰到了膝盖才想到问题。我们继续向着目标凤凰山的最高峰——神马峰进发。一路脚登手攀,跌跌撞撞到了缆车站,我们坐下来休息,补充些水,要不的话,可能要脱水了,汗出的太多了。在缆车站遇到了两拨人,大连来的一拨,走到此地就分了两路,有人看到缆车,像看到救命的稻草,坐在高高的缆车上,悠悠的下去了,也好,能在高空中俯瞰凤凰山的美景。还有广东来的客人,说着我们听不懂的中国话(中国真是一个大的国家,都是中国人,有的时候,你就是听不懂另一个中国人说的话),穿着西裤皮鞋,显然没有把凤凰山放在眼里。我们爬到下一个景点--飞来石(应该比黄山的飞来石要好的多,黄山的飞来石是坐在那里的,我们的飞来石是飘在那里)。
听到导游喊:广东的客人,下山了!我们继续前行,12点左右,我们的体力和耐力都受到了极大的考验,透支,几近虚脱,如果是几个人,恐怕早就打退堂鼓了,可是现在大家都在努力,努力。1点40分,我们登顶了,神马峰上,最高峰,来了风云的彪之队,好气派,山高我为峰。我们在彪友的美声唱法中,开始向通天桥前进,过了通天桥,就在天上行了,我们就要破茧成蝶了。
下山的路上,淅沥的三月小雨给我们送行,凤凰山,雄、险、幽、奇、秀而著名的山,我为你自豪。
初中写景抒情的作文题材
1)做一朵昙花,只有香如故
昙花,一现。
至今不能忘却初见昙花的惊异——月光如练,凉风如水,它就那样轻盈地展开自己的双臂,如精灵般超凡脱俗,不含一丝一毫的杂念,让人窒息的美啊。
但,如此短暂。
为这美付出的代价,便是生命的短暂,没有流泪,没有犹豫地,凋谢,只留给人无限的慨叹与留念。
生命,理应如此;美,理应如此。
再娇艳的花,也会一天天老去,与其如此,倒不如像昙花一样,生命虽短暂,但却永留芳华
于人世,不曾让任何的残枝败叶玷污了自己的清白。
昙花之所以美,就在于它所展现的生命极致的绝美——让人惊心动魄、为之倾倒的短暂的美。由此可想,大千世界中,真正能让人动心的美丽,莫过如昙花一现般的瞬间,极短却定格在人们心中——深夜的一杯热茶,抚过泪颊的一双轻柔,面对困难的一次无畏,独上高楼的一次超脱,绝境中的一句安慰,还有那情到深处的一泪感动……定格在人心的一瞬。
不要说它们太短暂,不要说它们不能长久,它们只是服从了自己内在的力量,在最恰当的时候,从内心挣出,展现给尘世一抹清观,一点孤傲,一怀感伤。一次情怀的感动,可以让它们的生命因此延长几千年——世间上最好的保留之地便是人心的记忆,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的美,何尝不逾越千年呢?
肉体逝去,而精神永存。不要再驻足于花园,因为没有不败的花;不要沉溺于现实的享乐,因为没有用不完的财富,不要梦想长生不死,因为没有精神的支撑,那只是一具行尸走肉的皮囊。倒不如做一朵昙花,在最美丽的时候,飘然而逝,只留一缕芳魂无断绝。
做一朵昙花吧,留下你芬芳的气息,留下你孤傲的美丽——短暂的生命,美的极致。
借物抒情类作文灵思引发例谈
2)于山
唐代诗人王昌龄说:“搜求于物,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意思是说,心得来源于生活中物象的启发,心神进入物境,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生动深刻的文章。
如何使主观之情与客观之物契合交融,让心神与物境合拍共振,前提是要有情感的蕴蓄。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储量极其丰富的情感矿藏。只要有适合的外界条件— 打开一个缺口,情感就会像石油一样喷发出来。可见,情感的喷发点,就是物与神相通的契合处。因此,借物抒情类文章,启引灵思的关键,是选取什么样的物,选取什么样的景,选取什么样的角度,能够让炽烈似岩浆的情感迸发出来,真正做到“一切景语皆情语”。
具体地说,借物抒情类文章的写作,灵思引发的关键有三点:第一,如以某景为话题,可把寻找情结抒发喷口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从哪个方向,从哪个角度写。例以“家乡的变化”为话题作文。家乡的山、水、树、屋、街,凡能引动作者情思,能深刻反映家乡巨大变化的景物,都可列为描写对象,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深刻动人。第二,描逑景物的特点,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相似之中求神似,神似的形象描写,就为抒情打下铺垫。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中,写杨树的叶子是“片片向上”这就是一种神似的写法。第三,联想引申要自然贴切,要以所描述的景物的外部特征相一致,不能牵强附会,漫无边际。
3)例文
落叶
淑艳
秋风骤起,满池原本亭亭玉立,碧绿袅娜的荷叶;如膏脂般丰润,带着一种欲说还羞情状的莲花,凭添了惨然的暗淡。田田如舞女的裙,莹莹似玉雕粉彻的优美,被时间的流水带走了,带到了遥不可知的天国,只把美好的记忆,留在了梦中。
池边一株高大的杨树,在秋日中飒飒低语。树叶一片一片地飘落下来,有的打着旋儿,在空中盘旋了许久,才不情愿似地落在地上。好象非常不愿离开养育它的母亲——大杨树,频频回顾,别情依依。有的从上边树枝落下,又挂在下边树枝上。那是真情地拥抱,执意的眷恋。秋风无情,秋日无语。一阵摇撼,它还是被迫离开树枝,缓缓地落在水面上。沿着池塘已是厚厚的一层落叶,猛然,在一片枯黄中,有一片深绿色的嫩叶非常亮眼。这片叶子为啥这么年青?也许是杨树最后一片绽开的叶子,它还没有走完生命的历程,还在做着青春的美梦,不想,无情的秋风,迈着不紧不慢的脚步,板着冷漠的面孔如期而至,和其它树叶一样,被迫离开树枝。
时令到了让它们最后分别的时刻,别无选择。谁会理会一片还没成年的绿叶呢?
又一阵秋风刮过,池塘喧闹起来,那声音好象在说:等来年吧。
哦!我明白了,它们没有消沉,更没有哀伤,它们是在悄悄地酝酿,在酝酿着一个更灿烂更美好的春天……
哗——一阵急雨似的掌声和孩子们的喧哗,打断了我的沉思。原来,池塘不远处是一所少年宫,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胸前飘着一角鲜艳的红领巾,正在给小朋友们讲抗日英雄故事,孩子们被故事中为国捐躯,壮烈牺牲的小英雄感动的热泪纷飞。
依然是无语秋日,飒飒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