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箫人语》体裁是?。作者?,是当代的?家、?家
一、《铁箫人语》体裁是?。作者?,是当代的?家、?家
《铁箫人语》体裁是散文。作者宗璞,是当代的作家、散文家 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祖籍河南唐河,生在北京。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就读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校。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二、端木蕻良的简介
原名曹汉文,(1912.9.25—1996.10.5)满族,端木蕻良,辽宁省昌图县人。1928年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左联”,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1932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1935年完成,成为三十年代东北作家群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之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端木从香港回到北京。1960年5月与钟耀群结婚。1980年,端木当选为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84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85年,《曹雪芹》中卷(与夫人钟耀群合著)出版。1996年10月5日,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4岁 。
端木蕻[hong](第四声)良(1912.09.25—1996.10.05),满族,原名曹汉文,又名曹京平,曾用笔名黄叶﹑罗旋﹑叶之林﹑曹坪等。现代著名作家、小说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在山西﹑重庆等处任教﹐在重庆﹑香港﹑上海等地编辑《文摘》副刊﹑《时代文学》杂志﹑《大刚报》副刊《大江》﹑《求是》﹐长期从事进步的文化工作。积极投身于文学创作,主要有长篇小说《大江》《大地的海》、《大时代》、《上海潮》、《科尔沁旗草原》第二部和短篇集《憎恨》等诸多中短篇小说,其中《新都花絮》、《风陵渡》、《红灯》、《红夜》、《雕鹗堡》等篇都是有影响的佳作。
端木蕻良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大江》《江南风景》,短篇小说集《土地的誓言》《憎恨》《风陵渡》,童话《星星记》,京剧《戚继光斩子》《除三害》,评剧《罗汉钱》《梁山伯与祝英台》及长篇历史小说集《曹雪芹》等,为世人所流传。同时,文章《土地的誓言》被录用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第9课。长篇小说《曹雪芹》影响卓著。
三、对朱湘的《采莲曲》作何理解?
第一,《采莲曲》蕴含着浓厚的感情。作者带着喜悦的心情,站在欣赏者的角度,以浓墨重彩描绘出采莲少女优美动人的形象。这是一群活泼可爱的花样少女,她们的美丽正如妖娆的荷花。她们的娇羞、典雅、清纯、美丽,正在微风拂柳,荷叶映翠,夕阳西下,金波粼粼的风景中铺展。而她们的美好形象,与乐声、歌声交融,衣香伴着花香,歌声和着浆声,构成一幅声、色俱佳的图画。在这幅梦幻般的瑰丽图画中,少女们早已脱离凡俗,登临仙境,成为一群妙曼的荷花仙女。作者通过这样的描绘,浓重地表达了对家乡采莲少女的热爱与激赏的感情。
第二,《采莲曲》想象丰富。由荷花的美,想到人的美,“荷花呀人样妖娆”,以荷花喻人。由“菡萏呀半开”,想到不愿受狂蜂浪蝶(指轻薄的男子)的侵扰,“蜂蝶呀不许轻来”,以便保持少女的纯洁,“清净呀不染尘埃”。由“藕心呀丝长”,想到与情郎的情丝,这羞人的事可别让同伴看出来,“羞涩呀水底深藏”,还是应该像蚕儿,“丝多呀蛹在中央”。由“莲蓬呀子多”,想到结婚生子,“两岸呀柳树婆娑”,将来呀我的子孙都像柳树一样茁壮。由“喜鹊呀喧噪”,想到操办喜事,看你想到哪儿去了,不觉“耳鬓边晕着微红”。由“明了呀织女牵牛”,想到爱情的忠贞,但愿“薄雾呀拂水”,薄雾抖动如水,“凉风呀飘去莲舟”,借一阵凉风将莲舟吹到天际,好与牵牛相会,长相厮守。这种想象的丰富与奇特,简直无与伦比。
第三,《采莲曲》富于青春的朝气,有着蓬勃向上的诗思。诗分五段,每一段都用“歌声”作结。因为姑娘们结伴采莲,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致使“莲舟上扬起歌声”;姑娘们欢快的心情很快传达给了浆,“浆声应答着歌声”;浆很快又把这种心情传达给了水,“波上抑扬着歌声”;至此,这欢快就像长了翅膀,很快又传达给了风,“风飔荡漾着歌声”;不仅如此,这快乐又很快传达给了高空,且余音缭绕不绝,“虚空里袅着歌音”。这样,从人到水到风到空气,形成了一个欢歌笑语的世界。相信任何人处在这样一个世界里,都会对生活充满希望,对未来充满信心。可以说,姑娘们的歌声就是号角,它引领着人们去热爱生活,去感受生活,去创造生活。这种引领人们积极向上的意旨,就是诗的思想。
第四,《采莲曲》的形式十分新颖。全诗所有句子分为三种:五字句、七字句和二字句。五字句和七字句上下顺排,两个二字句把三个七字句隔开。而排列的方式是:七字句顶行,五字句退后一字,后三个七字句中间夹进退后二格竖立的两个二字句。这样,句式的错落和两字一行的夹用,使人从直观上领略到荷花的形象,进而又使人领略到采莲少女那亭亭玉立的形象,甚至还使人联想到那采莲少女的纯净无邪及出于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
这样的排列又极对称,正切合了美学上的对称美,也就是诗人闻一多所推崇的诗的建筑美。这样长短句间隔的排列,又极富节奏感,也极富动感,使人想象到采莲少女那娴熟而麻利的动作。这种排列组合绝然相同的五节诗连起来读,就会形成优美的旋律,让人感觉到那采莲的场面极其鲜活和极其刺激,少女们颠颠簸簸,摇摇晃晃的一路采来。此外,每节诗里的四个“呀”字用得好,让人感觉到那采莲的人恰是少女,带着十分的稚嫩,有着十分的清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