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能得满分吗? 高考跳多远才能得满分?
高考能得满分吗?
高考语文基本是不能得满分的,至少目前没有听说谁高考语文满分。
数学满分是有可能的。刚过的高考就有数学满分的。
英语满分原则上也是可以有的,但是太难了,至少目前为止没有听说谁高考英语满分。
文综或者理综也是一样,原则上都是可以满分的,但是也是很难。而同时理综要想满分,相对文综来说,更容易实现,也更现实。毕竟一些超人级学霸还是存在的。
高考跳多远才能得满分?
基本上要大于等于2.5米,优秀:90-100,距离:2.41――2.50米。
良好:75-87,距离:2.38――2.21米。
及格:72-60,距离:2.17――1.93米。立定跳远规则:
1.受试者应站立在起跳线后,脚尖不得踩线,脚尖不得离开地面,两脚原地同时起跳,不得有助跑、垫步或连跳动作。
2。每人可测跳(连续)三次,电子仪器自动择取最好一次成绩记录储存。
3.起跳时脚尖踩线、脚尖离开地面、助跑、垫步或连跳动作均判犯规,所跳成绩无效.4.如三次试跳均犯规无成绩者,允许补测一次
高考阅读理解如何得满分?
撑握以下方法。
1。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2. 把握作者的态度和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
理解并概括文章内容常见的方法
1. 从题目入手,抓住题眼,理解主要内容。
2. 抓住关键句段,提纲挈领。
(1)抓中心句。它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石。
(2)抓抒情句,议论句。尤其是开头点题句和结尾显志句,他们常起到点明主旨、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3)抓关键词。提炼关键信息点,利于概括内容,归纳主旨。
3. 概括文章内容还要遵循以下原则:
(1)尽可能摘录原文中的词句。
(2)没有原文词句可利用时,要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概括出共同点,再言简意赅地加以表达,注意不遗漏答题要点。
4. 概括叙事类文章内容,常用“要素法”概括,可以提炼为“人——事情——结果”,概括时要写出“何人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有何结果”,语言要简洁。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具体情况,“何时何地”有时可以省略。
当然还需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即使不能得满分也会取高分。
文科高考得满分可能吗?
可能的,以往就出现过。2012海南高考周怿就是以满分成为高考状元。 “高考状元” 一般指中国大陆地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各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高考成绩第一名。按照高考分数是否加分分为“裸分状元”与“加分状元”。按照高考分科分为“文科状元”与“理科状元”。另外还有“复读状元”。长期以来,高考状元作为中国各地区高考的第一名,因其特有的商业价值和教育影响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关注,高考状元的光环映射着状元情结和状元文化,牵动着中国全体考生、高校、中学、老师、家长、商家、媒体乃至全社会的眼球,成为高考赛场上万人瞩目的焦点。
高考唯一满分文言文?
《赤兔之死》为2001年高考(全国卷)江苏满分作文。这篇文章运用古白话的叙述风格,相比于其他作文来说,文体非常新颖。不仅如此,他的立意也十分清晰,将赤兔拟人化,又安排它与伯喜进行了一场对话,将人们心目中对于关羽、董卓、吕布等人的褒贬通过“见证马”赤兔的言语而表现出来,充分展示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作文主题。以“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等句抒发了作者对于诚信的态度,也展现了其文学功底。
高考理综可以得满分吗?
自2002年北京高考实施3+X自主命题以来,从来没有考生在理科综合科目上获得过满分。昨天(2008-6月23日,下同),这一纪录被人大附中学生吴文昊打破。在今年高考中,吴文昊以总分693分、理综300分的成绩,成为本市高考中,唯一获得理科综合满分的考生。 理综可以得满分,不过这种几率很小,总会在一些地方丢几分,所以满分很少见,但并不是不可能
高考文言文满分作文原文作者?
1.2001年:《赤兔之死》
作者:蒋昕捷
江苏南京13中理科班
2.2003年:《转折》
作者:耿亮
北京101中学理科实验班高三(一)班
3.2003年:《吊屈原赋》
2003年陕西考生
4、2006年:《珍珑》
2006年福建考生
历届高考得满分作文有几个?
2008年高考优秀作文--“品江南” 2007年高考满分作文:润雨万物,馨香满天 06年高考优秀作文=给“面包”的世界加点芬芳 ... 你可以去高考作文辅导网上看,有很多历届各地的高考满分作文,各种新颖,别具一格的满分优秀作文题目!
高考有人全部科目得满分的吗?
没有人得过满分
高考最高分:1998年的北京考生张镇风,是迄今为止国内高考史上最牛高考状元,总分748分(无加分),具体是除了数学丢了2分其他五个科目全部满分
高考考得最多的文言文?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劝学》)
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10.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1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